查看原文
其他

无声的告别!

觉悟者 结构学概论
2024-10-17

庙堂之上的人,对普罗大众来说,是个遥远又陌生的符号,这种距离感会让人对其难以产生情绪。即便是在茶余饭后谈论起与之相关的一切,也只是旁观者闲暇之余的谈资而已。如果某个符号会让你产生一种悲伤,惋惜,不舍,若有所失,心里空荡荡的情绪,那么他就不仅在庙堂,也在你的心里!


他的身上带着知识分子的温润和悲悯,也是所有出生平凡的“小镇青年”自我奋斗的最高榜样。他身居庙堂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:他真实、谦逊、心怀苍生!


有幸与之握过手,近距离发现那种亲切自然并非是为了彰显平易近人的低姿态,而是本色如此。他说他当过农民,知道农民工的辛苦。他说疫情之后,最重要的是民生。他说各级政府要简政放权,勒紧腰带过苦日子。他说有权不可任性。他就像一个普通家庭的老父亲,同时,他也和普通人的父亲一样扎着根布满裂纹的旧腰带…


在登上舞台之前,他所主管的地方,不是农业大省,就是边远地区。所以,他能切身感受到普通人生活的不易和负重前行的艰难… 


我曾经读过他早年与他的老师、学长合著的一本经济学专著。他的太太也是一位知识分子。著名英剧《是的,大臣》就是他太太翻译成中文的。不管是从家庭组成的角度,还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,又或者从品质和情怀的角度,大多数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…


在他的身上,你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,那是一个万物竞发,生机勃勃的时代。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但充满希望和期许,受过教育的人眼里有光的时代。那是一个乾坤未定,你我皆是黑马的时代。


真正决定离开的时候,关门的声音往往是最小的。我们要怎么道别呢?就像我们刚见面时那样吧!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一切都不可避免。我们在向无限可能的青春和大有可为的理想道别。我们开始接受现实,默默地告诉自己已经长大,却又莫名其妙的残留眷恋并心存惋惜…

听一首歌吧,


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,
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,
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,
半生浮名只是虚妄,


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,
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,
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,
却流不出当年泪光,

不知你是否正魂归庐阳,


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,
月也摇晃人也彷徨,
乌篷里传来了一曲离殇,
庐州月光洒在心上,
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,
太多的伤难诉衷肠,
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,


庐州月光梨花雨凉,
如今的你又在何方,
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,
却流不出当年泪光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结构学概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